返回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商讨后!决定速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 商讨后!决定速战

姜维本认为这番提醒会令魏延警醒,心生谨慎之感,谁知却是失算了——“伯约将军,怕甚?我领兵一千,就能击退这万军之数!”

魏延目光炯炯,斗志昂扬,直把姜维看得目瞪口呆。

姜维侧目,打量魏延,只觉一言难尽:魏延兄啊魏延兄,你之前不是才说你只带四个亲兵们来冀县吗?如今你张口就说一千兵力……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一千兵力从哪里来呀?

是想向他借兵吗?

那他是借,还是不借呢?

他斜视魏延,陷入沉默。

余光一瞥,他瞥见上官雝等人的脸色,皆都不大好看。

尤其是梁虔,脸都红了,气的,大约是气魏延太自以为是:且不提魏延是擅自跑来冀县,只这大大咧咧的言语,实是很冒犯人啊!

要不是梁绪时不时地拽了一拽梁虔,只怕梁虔直接闹开了。

收回视线,姜维二度望向魏延,忽觉魏延的性子……真是争强好胜,直来直往,直过了头儿,直得人嫌狗厌,怪不得遍观蜀汉营诸将们,大多数将领们皆对魏延直皱眉头,之所以还没爆发太大的矛盾,全是因为是有丞相诸葛亮在前压着。

偏偏魏延犹不自觉。

而如今,丞相诸葛亮已经……打住!不能再多想了!

叹了叹气,姜维努力地回神,好脾气地想:也就摊上了我,还有包容心能体谅你,换成魏延你的死对头杨仪,只怕现在你俩掐架,不死不休——物理上的真死法!

对于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姜维并没多想……丞相诸葛亮生前也没「站队」,他就更不会自找麻烦,主动地搅和进去。

本来,他一不在意魏延,二不理会杨仪,所能经历的,就只日常任务方面的往来:顶多和魏延单挑切磋、并肩作战;求见诸葛亮丞相的时候,偶尔遇见杨仪,与杨仪颔首,打个招呼——

且慢!

不是说好不想诸葛亮,他怎么又想起诸葛亮了?

甩了甩头,他思绪万千,终是汇成一句话,说道:“文长将军,我很高兴你能助我,但我必须提醒你,我们对魏军的情况并不是太了解,还得从长计议……”

魏延听罢,忙道:“应该的,应该的。伯约将军你是冀县乃至天水郡的主将,一切听你安排!不过,我也有几句话想说:据你所说,广魏起兵一万余人,要来攻打天水,我魏某虽觉这万余人马不足为惧,但却架不住天水郡百姓们惊慌!

我觉得伯约将军你最好通知整个天水郡,让大家有所了解,做到魏军是敌人,而天水郡百姓们务必要抵挡魏军——”

懂了!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吗?号召广大百姓们自发地抵御魏军,这样不但能壮大已方队的兵力,亦从根本上证明天水郡是诚心归附蜀汉啊?

太难得了!

许是魏延说出「姜维才是冀县主将」的话语,以致众人没了怒意,聆听魏延建议的时候,听得都很认真。

但是,这不妨碍姜维内心默默地吐槽:真看不出来呀?敢情我是误会你了?——你并不想夺兵权,而只想保住天水郡,只为蜀汉博一个美好的前程?

“文长将军言之有理!”姜维轻扣案几,给予肯定。

魏延登时红光满脸。

趁着魏延飘飘然时,姜维果断地宣布道:“接下来,请诸位畅所欲言,我们需要商讨,定计,才能有所行动。”

语毕,就见梁虔率先地站起,抱拳道:“尹将军,先前是你说广魏有敌兵来犯……那俺能不能问你,你对敌兵的情况有所了解吗?可知是谁领兵?”

尹赏面不改色,先朝姜维鞠个躬儿,拱手说:“我听打清楚了……对不住,先前太忙,以至于我插不了口。”

待到得了姜维的体谅后,尹赏顿了一顿,方道:“广魏郡起兵者,原是名不经传,就是上次和魏将费曜一起逃走的那人。

那人姓邓,名艾,原只是典农都尉,也不知是甚么情况,就颇受司马懿的青睐,还莫名上了战场。

自从费曜战死之后,邓艾逃到广魏郡,向司马懿求救,后来收到司马懿的来信,就成了广魏郡的主将……但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魏营那边又派来一名副将辅佐,名曰戴凌,官职是「征蜀护军」,这人也算是老对手了,我想诸位应该不会不认识罢?”

话音刚落,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魏延!

魏延,你先前不是守陈仓吗?为何会放戴凌过陈仓?——你守陈仓太不称职了!

众人用眼神如是说。

姜维面无表情,甚是怀疑他的后路是不是被魏军切断了。

一旦陈仓真被魏军重新占领……姜维一行人岂不是没法回到蜀汉成都了?

这和六年前的情景何其相似也。

就见魏延仿佛看懂了众人的心思,不慌不忙地道:“诸位莫急,诸位莫急!陈仓仍在我们掌握之下!我之前也只放戴陵和其亲兵百人进城而已,此是为了不被魏军察觉——

事实上,诸位大可不必紧张,这戴陵虽会参与,可尔等发现了没有?——此次魏军的主将,乃是邓艾!”

魏延环顾众人,自顾自地笑了,笑道:“这魏军好大的手笔,竟让一员老将给后辈当副将!魏某虽不清楚对方是如何打算,但真按这套做法,我等只需速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请大家收藏:(m.shaoniansw8.com)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2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