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现代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知无不言言不尽 家中怎能出文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联想到了自己后世的儿子,天天背着个超重的大书包去上学,就算放学也不消停,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又是英语、美术、钢琴加奥数。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进入一种疯狂的补习模式,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趋之若鹜,很怕孩子掉队。

可惜呀!他们不知道的是,人生不是刘翔一百一十米跨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是一场,只要是活着就没有终点的比赛!

自己辛辛苦苦起五更、爬半夜一个汗珠掉地下摔八瓣挣的辛苦钱,都流进了那些校外补课的教育机构,有可能自己都是初中还没有毕业的教育机构的老板们,一个一个赚的是钵满盆满,吃的是脑满肠肥。

陈辰特别反对儿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的,可是,媳妇说;“问题是你可以不让自己家孩子去补习,可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呀。”陈辰拧不过媳妇,最后也就随她去了。

陈辰还是改不掉起自己的跳跃性思维,想起已经穿越现到大唐贞观四年了

。上大学的时候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授对唐朝社会历史有很深的研究,记得他在讲解《全唐诗》的时候提过一嘴,唐诗虽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但是,唐朝人的识字率才百分之七左右,这还是因为前朝隋文帝杨坚推行科举制,国家开科取士,不问出身门第,无论是平头布衣还是士族门阀,大家都是站在同一个平台和高度进行博弈,这就使的门阀士族以外的读书人,有机会能博出一个好的功名出身,彻底改版自身及家族的命运,

这才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而那些大量落选的士子又反过来成为了地方上的师资力量,有了师资也就带动了地方上的崇文风气,识字率才上升起来。秦、汉、晋的识字率更低,是唐朝的一半才百分之三左右。隋唐以前能接受到教育基本都是门阀士族子弟的特权,反而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商人、匠人识字率倒是挺高的,因为,商人必须要记账读写契约,就是,匠人也需要读一些技术类的资料看简单的图纸。

拍了两下自己的脑袋,收回这跳跃性的思维。

喜欢唐朝现代人请大家收藏:(m.shaoniansw8.com)唐朝现代人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