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八百开始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2章 暗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转眼间就已是6月!

骄阳似火,日军却蠢蠢欲动,位于汉水北岸的日军第40师团已秣兵历马。

休整近2月的四行团收到命令,准备开进战区,会同67军对其进行阻击。

五月期间,唐刀已经和吴军长在其位于保康县境内的军部见过一面,坐的是被唐刀命名为‘东风’的二代突击吉普车去的。

由8辆吉普车和一个骑兵连组成的车队、马队浩浩荡荡,8挺12.7毫米重机枪高昂的枪口令所有人都不由得为之战栗。

“你娃这着实太高调了,让其他军、师长看到,表面上不说啥,背地里恐怕都说你娃仗着抱上洛克菲勒家族大腿大肆购置最新装备,不仅是对日作战准备,也是为了对抗上峰。本来那位就对你极为不满,而现在战事稍缓,外部压力稍减,难免会为维护自己权威而做出些事情。

还有李长官那边,你虽然送了5辆吉普车过去,但你这出行,车队比他还庞大,还有全副武装的骑兵连护送,威风都盖过他了。”吴军长应该也听到些风声,还是劝唐刀要低调一些。

这站在他的角度无可厚非,现在是国战,为了恢复国土,这位东北军的第二号人物甚至愿意暂时先忍下东北军灵魂人物被那位幽禁的愤怒,在他麾下作战,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唐刀公然和那位唱反调。

但他并不知道,这是唐刀故意而为之,包括5月初发给战区司令部四行团所有人校官拒绝参加教育班的电报。

那是唐刀间接的在表达自己的态度,自己对爆发于一个半月前的江南事件的态度。

八十集团军位于江南的一个步兵军军部以及负责保护的一个支队9000人被那位的直系部队八万兵力伏击,造成数千人牺牲。

那显然是早有预谋的行为,唐刀其实早在半年多以前就通过程旅长向八十集团军总部发出警告。

只是,八十集团军误判了那位的狠辣,也没想到那位能隐忍如此之久,一直等到石牌之战彻底结束,才悍然发动了这次堪称卑鄙的袭击。

消息一出,全国哗然!

八十集团军表达了自己极其强烈的愤怒,在华北战场上连续组织了两次对日反攻,歼灭日军近2万,向那位无比强硬的展示了自己的肌肉。

如果不是为了国战之大计,愤怒的八十集团军甚至能从华北战场上抽出超过20万大军,攻略陕省。

那数千精兵,如果不是死在自己人手下,哪怕是一换一,也能换得数千日军死亡,每每想起这些,无力改变历史的唐刀心情就颇为郁结。

既然自己都不好受了,为什么让始作俑者好受?

当然了,吴军长说得在理,唐刀这‘耀武扬威’的,让第五战区的一众同僚们心里颇为不好想。

唐刀留下了5辆‘东风’吉普车给吴军长当礼物,自己就开了三辆回去。

6月8日,在收到战区司令部参谋部下属作战处发来请唐刀前往位于仙人渡的战区司令部密电后,还挂着战区作战处一科科长职务的唐刀就带着一个警卫班骑马出发。

6月9日,在抵达战区司令部后,由中将参谋长亲自主持作战会议,67军参谋长和下辖的1个师长、1个师级参谋长、两个旅长及第32集团军下辖的第70军一名中将师长和2名少将旅长。

会议的级别和规模对于一个战区级参谋部来说算不上太大,但能参加此次会议的皆是少将以上军衔,唐刀这个陆军上校能坐上会议桌的前排,显然不是因为他的团长职务,而是李姓上将特意给他安上的作战处一科科长的头衔。

原本李姓上将是属意让67军两个师和四行团全部共约2.8万人来对付蠢蠢欲动的日本第40师团,但隶属于中央军系的第32集团军那位上将司令官却非要插上一脚。

第五战区其实从1939年开始部队规模就已经在减少,基本都是由桂系控制的集团军以及川军系集团军、西北军等组成,只是去年年中一次枣宜战役,第五战区独立对抗日本第11军损失巨大,隶属于中央军系的第32集团军由其他战区调至第五战区,名义上是加强第五战区实力,真实原因却是不问自明。

而且第32集团军那位上官二级上将,还兼着第五战区副司令官的职务,明摆着是用来钳制李姓上将之用。

好在第五战区张将军指挥的第33集团军,桂系的第11集团军,川系的第22集团军、第29集团军,东北军系的67军等主力部队都在李姓上将麾下作战日久,于公于私都极为支持李姓上将,这位桂系大佬也能牢牢把握住军权。

只是像这种第32集团军麾下主力70军主动请战小事,李姓上将自然也不能拂了副手的好意,便也让驻地在谷城紫金山的70军出动其主力师第19师参与此战。

作战会议整整开了两日,部署了即将参战三部的阻敌区域以及确定了各部之间联络密电码。

期间自然也有些许争执,比如谁为主谁为辅,谁在正面战场,谁守侧翼以及物资补给等,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唐刀这次却是主打了一个听劝,没有在作战会议上多言语,而是我是革命一块砖,那里需要哪里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八百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shaoniansw8.com)从八百开始崛起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3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