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奸妃重生上位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将一切恢复到开国之初,国家欣欣向上的时候。

但是……这可能吗?

朱翊钧拇指和食指不断搓着,他承认朱常汐说得没错。但要按他说的去做,却不是一件易事。且不说现今阁臣里有几位都是自己的先生,碍着面子,自己总得宽待一些。再有党争已现,不是轻易可以弹压的。

朱常汐见父亲有些被自己说动了,赶忙加把劲,“父皇,孩儿以为当以国为重。此次京察之争,不正是因为铨选旁落,引起吏部不满吗?令各司各行其职,才为正途。现下京察已沦为党同伐异,挟私报仇的工具,父皇,一切本不该是这样的。”

“没错,本……不该如此。”朱翊钧深吸一口气,他发现自己现在开始必须要和沉积了百余年的旧例相抗衡。

这很难。但如果他想要继续维持整个大明朝的运转,就必须这么做。

朱翊钧露出一抹苦笑,揉了揉眼怀希冀的儿子,“父皇知道了,你回去陪着你母妃吧。哦,对了,近来朕没空上翊坤宫去,你母妃的身子如何了?”

“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都是积年下来的病,轻易去不了根。”朱常溆如实道。郑梦境的膝头现在准得很,只要一疼,就知道天要冷了。

朱翊钧沉默了一会儿。他想起当年跑去太庙的时候,看见半身是血的郑梦境晕倒在太庙前。如果不是他的优柔寡断,小梦又怎么会遭这样的罪。当年的他压不住朝臣,差点失去了她。

朱常溆说要将铨选重归吏部,这只是表面上的说辞。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庶务都再次重归皇权,而并非旁落阁臣手中。

在皇权的积威下,天子就不会再被朝臣轻易弹压住,在政事上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与朝臣抗衡。

“罢了,朕同你一起去看看她吧。”朱翊钧吩咐田义去备好銮驾。

陈矩却在此时杀了出来,“陛下,漳州来信了。是史宾亲手写的。”

朱常溆和朱翊钧眼睛一亮,异口同声道:“他还活着?!”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彼此的脸上满是喜意。

“不仅如此。”陈矩垂目道,“史宾还将此次出海所得的银钱连着信一并送上京城。奴才已点了数,约有一万余两白银。”

朱翊钧按捺住心里的喜悦之意,让陈矩赶紧把信呈上来。朱常溆也不忙着走了,他想着等会儿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回去告诉一直替史宾担心的郑梦境。

草草看完信,朱翊钧不仅抚掌大笑。“好,好个史宾!”

朱常溆忙问:“史公公此次出海必是有奇遇了?”

“不错。”朱翊钧将信收好,并不给儿子看,“信上说,这次一共赚了两万两,不过他将一部分银两拿来买了货物,打算在国内售卖。不止如此,令朕高兴的是,他竟说服了海寇归顺,人数虽不多,约有五十来人。但漳州的水师向来人少,恰好能做弥补。”

不过该给这些海寇们安排什么官职呢。朱翊钧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百户,有些低了。千户,又有些高。

朱翊钧刚想开口让陈矩将阁臣们叫来,同自己一起商定,转念想到刚才朱常溆说的话。“陈矩,让孙鑨过来下,朕有事相商。”他还没同意孙鑨的致仕奏疏,其还是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呆着。

不多时,孙鑨就到了。他原以为朱翊钧是要叫他过去数落一顿,要知道,他在致仕奏疏上的话并不是那么好听,甚至很有可能激起天子的怒意。谁料比喜爱竟是叫他过去商量如何安排那些归附大明的海寇。

这对于孙鑨而言,是个极大的惊喜。这意味着天子不再那么依赖朝臣,而是开始有所转变。而铨选很有可能会在之后归于吏部。

孙鑨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陛下,臣以为,海寇可留在漳州,巡视月港附近的海域。就……定为千户所镇抚一职,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镇抚有镇守、安抚之意,用在归顺的匪寇上再合适不过。

朱翊钧在心里琢磨着。千户所镇抚,从六品,也算是拿得出手了。“好,就依卿所言,定为漳州水师左所镇抚,从六品,允世袭。”

林凤儿手里只有五十余人,按人数算,本只能做个总旗。朱翊钧为了表示自己的优待,特地提了一提,让她做了能统领十个总旗,一千一百二十人的千户所镇抚。日后若是她有意招揽人马,也方便行事。

名头挺虚的,能唬得了人。这是朱翊钧登基以来第一个愿意归顺大明朝的海寇,他自然不吝于恩赐这些官职。明军在朝鲜之战中暴露出水军的薄弱,同时这正是朱翊钧在决心行海商之后心中挂念的事。这事正好起个头。

这本是一件极小的事,很正常的人事任命,朱翊钧的行事没有特别出格。但也正是这么件小事,令内阁震动。

第一次,天子没有过问阁臣,直接与吏部尚书商议后就下了旨,让内阁票拟。

票拟后的圣旨又被送回了司礼监,由陈矩加印。但大学士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天子的心变了。他们以往靠着与天子的师生之谊,多年扶持的感情,不说一帆风顺,却也是大都能如愿顺遂的。如今天子越过阁臣,对于大学士们而言,不仅仅是他对吏部递出了橄榄枝,更意味着天子意识到了皇权旁落,想要收拢权力。

尝过了手掌天下之权的滋味,任谁都不愿意再交出来。

在内阁的指使下,言官们对吏部的弹劾越演越烈。最终,孙鑨成了这种斗争的牺牲品。朱翊钧终于允许他致仕。

但也仅此而已。除了孙鑨,其他吏部的人一个都没有受到波及,所有弹劾的奏疏都被留中。朝臣们问起,朱翊钧便以病痛搪塞,拖着不愿给答复。而空虚的吏部尚书一职,由吏部左侍郎陈有年担任。

天子这样的举动,让吏部的臣子们看见了扳倒阁臣的曙光。继阁臣的弹劾后,他们开始奋起反击,疯狂地以私事作为攻讦的证据,就像阁臣做的那样。

但他们的奏疏,还是被朱翊钧留中了。理由都不带改的,用的同一个。

朝臣们终于看清了天子的意图,不偏不倚,谁都不帮。没有天子点头,谁都不能轻易地就罢黜一个人。

京察之争在绵延数月后,总算消停了。众人不过暂时蛰伏,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还没等朱翊钧喘口气,朝鲜那头就送来了倭国丰臣秀吉的使节入京,面见天子,要求议和。

喜欢奸妃重生上位史请大家收藏:(m.shaoniansw8.com)奸妃重生上位史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