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三国做刘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章 敌人太狡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战前,刘闪和姜维经过商议,为防止吴军南下威胁已经属于蜀国的郁林和交趾二郡,将兵马做了适当的调整:本来屯于零陵郡会同县的关索部队已经进兵到桂林,距离东北方向的兴安县不过几十里。

关索率领的3万兵马本是防备吴军南下,刘闪亲自率领的4万兵马才是主攻,吴军却误以为蜀军将从益阳和桂林两路夹击长沙和零陵二郡。

正因为这样,吴军将荆南的10万大军一分为二,其中5万屯于零陵的兴安县,防止关索北上;另外5万则重点防守长沙郡的益阳至长沙一线。

刘闪仔细研究过姜维与司马懿和陆逊的战例,也读了许多的兵书,对两军交战的计、战、策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不愿去驻守信陵,却喜欢领兵与敌交战,姜维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

在姜维看来,圣上除了有复兴大汉的雄心壮志之外,与敌对阵时并非一无是处,皇上在大势的判断上有时比自己还准确,去年“天炉战法”的成功让姜维记忆犹新。

不过,在战略或战术上的胜败是小,对姜维来说,圣上的安全更加重要。他在积极准备东进的同时,密切注意着长沙一线的战事,同时让助守信陵的傅佥、吴班二将前往益阳协助皇上。

长沙郡的整体地形比武陵郡更加平坦,如果进攻一方的蜀军与吴军纠缠于某座城池,这确实是吃力不讨好:就算占领了长沙郡的主要城池,只要吴军的粮草补给不被中断,他们仍可在长沙郡内畅行无阻,就像大汉铁骑在魏国雍、凉二州来去自如一样。

刘闪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长沙的战术仍是以“保存自己、消耗吴兵”为主,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样的战法在攻取武陵郡时获得了意外的战果:经“天炉战法”打残陆逊的主力之后,武陵各县几乎兵不血刃就归于蜀国!反之,如果在武陵与吴军围绕着城池展开争夺,那将陷入长达数年的持久战中。

诸葛谨正是吸取了去年武陵之战的教训,他一改陆逊的策略,以坚守城池为主,尽量避免与蜀军决战,这样一来,也能让蜀军的骑兵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

刘闪欣喜地往西退走,然而吕岱和张承见蜀军退走之后并未追来,甚至没有跟张绍断后的兵马发生接触!刘闪本想将吴军步卒诱出城池,在远离城池的地方用骑兵加以围歼,谁知吴军根本就不上当!

这敌人也太狡猾了吧!

刘闪恨恨地挥着拳头击打茂密的杂草,不论他用多大的力气,收拳之后,这些杂草摇摆几下就恢复如初。

“这就是一拳打在杂草上的感觉!拳头再硬,杂草再软,却不能伤它分毫!”刘闪自嘲地笑道。

“陛下,何必用拳头呢?”张绍神秘地笑着,两个指头夹住杂草的中段轻轻一拧,杂草很轻易地被折断,竟然比拳头更有效。

刘闪正在疑惑时,张绍解释道:“陛下,如果这颗杂草的“根”就是城池,那这棵杂草的“茎”就是粮道!只要扼住吴军的粮道,他们在城中必不能久持。”

细细想来,张绍说的话很有道理。

但是,吴军准备得非常充分,特别是长沙郡内驻有兵马的几座城池,城中的粮草十分充足,吴军坚持半年也绝无问题,很难通过威胁粮道逼迫他们出城,并且孙权亲领的5万大军正在赶来。

现在的益阳城有5千吴兵驻守,城外增加了1万援军扎寨协防,由于其营寨与城池相距很近,并且吴军打算坚守营寨和城池不出,刘闪虽然等来了吴军的援兵,却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杀灭这1.5万兵马。

“陛下,要不咱们晚上去偷袭,用炸弹破开城门和寨栏!”张翼建议道。

“若在以前,此法肯定可行,现在则不同,因为孙权已经下令死守长沙各县!这样做虽能击溃这1.5万吴军,我军仍会有重大伤亡,万不得已时才可用此法!”

刘闪否定了张翼的建议,他还是倾向于设法引敌出城,再用骑兵截杀。唯有这样,才能将己方的伤亡减至最低。

“陛下,益阳城中的守军粮草充足,孙权的5万援军最多20天就能到达,要想用极小的代价吃掉这1.5万吴兵,末将倒有一法,只是此法有些阴损,恐会招来后世之骂名!”邓芝小心翼翼地说道。

“邓将军但说无妨!只要能杀灭敌军,复我大汉山河,朕不在乎后世的骂名!”

既然皇上已经这样说,邓芝再无顾忌,将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之后,众将皆认为可行。

刘闪略加斟酌后,适当改变了其中的某些细节,然后率领大军返回益阳,在城西10里处下寨。

蜀军再度返回,城中守将依照诸葛谨的指示坚守不出,得到张昭去逝消息的张承也未离去,可见吴军将士坚守国土的决心非常坚定。

当夜,刘闪给张绍、邓芝各配了10枚炸弹,然后令二将各领5千步卒出发;次日晨,赵广和夏侯霸也领着骑兵部队出寨,但夏侯霸刚出寨不久就独自返回。

眼看夏侯霸欲言又止,刘闪找个借口让向宠、张翼和高翔去往帐外,然后问道:“不知舅舅有何事?尽管开口便是!”

“陛下,臣……听闻魏将军手上有200颗炸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三国做刘禅请大家收藏:(m.shaoniansw8.com)回到三国做刘禅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2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